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今日蓬江 > 蓬江旅游

換種方式了解江門,就從原點--墟街開始

字體:[大] [中] [小]

因電視劇《狂飆》“火出圈”的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熱度不減持續“火爆”。今年春節,日均接待游客接近3萬人次。編者將開啟City walk,走進街區內一條條老街巷、一座座老建筑,在行走中探尋沉淀數百年的城市記憶,感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的變與不變。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321.png

漫步在街頭,用腳步丈量,

用眼睛定格美好,

沉浸式感知自己的城市氣質。

————  

City walk,

浪漫的新興詞匯,

區別于傳統的景點打卡,

其更注重沉浸式、慢節奏的體驗。

每個人的City walk都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在各自的沿途體驗中,

時間賦予每個人不同的美好。

也許轉角能偶遇一只自由的流浪小狗,

或許街巷里藏著一處花開燦爛的粉紅。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21.gif

而在江門開啟City walk

自然繞不開老街的。

尤其是在老江門人的眼中,

保留著江門原初記憶——墟頂。


江門墟

陳白沙

十步一茅椽,非村非市廛。

行人思飯店,過鳥避墟煙。

日漾紅云島,魚翻黃葉川。

誰為問津者,莫上趁墟船。

這是明朝大儒陳白沙筆下描繪的江門墟當時的盛況。元末明初,先人在蓬萊山西山坡上建立墟場,稱“江門墟”,街在墟的最高處,故名“墟頂街”。

這里曾是江門最為繁榮的商業文化中心,是江門城區發源地;這里承載著江門由商埠街到現代化城市600多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江門的滄桑和繁榮。

隨著城市發展,墟頂老街逐漸褪出當年的繁榮,在歸于沉寂的同時,卻沉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始終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2023年春,因電視劇《狂飆》讓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火出圈”,在街區自帶的松弛感和煙火氣與《狂飆》帶來的熱度加持下,這里熱度不減,成為大灣區最熱打卡地。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24.png

(來源:蓬江發布)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27.jpg

(周華東 攝)

今日,我們從江門原點--墟頂出發,開啟City walk→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31.jpg


當年的江門墟,陸地面積不大,僅限于今墟頂街、京果街、賣雞地、東南勝街一帶。沿著現在的這些窄長幽深、延綿蜿蜒的小巷,以水埗頭為入口,從南面的京果街一直延伸到北面的大更、小更。[1]

那會兒,墟場內的各條巷道里,常年有各行各業的小販們聚集擺賣,人潮涌動,熱鬧之余也十分混亂。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34.jpg

后來由本地幾個名門望族出面,將墟場攤檔進行區域化管理。如京果街、賣雞地、打鐵街、三桁瓦、糍街(今東南勝街)、豬仔墟(今安龍里)等等地名,就是以舊日擺賣的產品為名

今次就讓我們前往墟頂,來一場City walk,探古尋源。

# 江門City Walk路線 #

京果街→賣雞地→墟頂街→打鐵街→東南勝街

京果街 

citywalk begin

清朝年間,一些需要進貢的地方果品被稱為「京果」,后演變為專指糯米炸制的糖果點心。據說,這里就是當時江門墟的京果擺賣地,故得名京果街。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38.jpg

無論起點在哪,墟頂片區的街道,都是充滿慢悠悠的閑適。

京果街,地處墟頂東部,東與興寧路接壤,沿山坡而建,西與墟頂街相接,沿途又經過賣雞地。我們從啟明里步行而來,探尋墟頂,以京果街為始,也是個合適的選擇。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41.jpg

窄長的巷道,沿山坡而建,彎曲綿延??梢匝刂逼露?,延伸而進,進入京果街,你會感覺到自己像是掉進了時光的隧道。

兩旁建筑,大多經歷過一番翻新或改建,高低錯落著,參差不齊。少許有舊時建筑幸存,夾雜其中,抬頭望去還能看到二、三層頂部巴洛克風格灰塑山花

這些文化風尚不同的建筑,在這條窄巷上共生出了一種東西融合的別樣風情。

賣雞地 citywalk

走過京果街,來到賣雞地。位于墟頂片區中部地理位置極為優越,東聯京果街,南臨墟頂街,西連接龍里,北接余慶里,更是直連水埗頭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47.jpg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50.jpg

賣雞地的新舊路牌(上圖)

當年江門墟形成之初,每逢農歷每月的“二、五、八”的墟日,趁墟趕集的農夫小販從水埗頭下船。

沿著水埗頭石階,進入墟場到達第一個地方就是此處,也是當時雞鴨鵝的銷售市場,當年墟頂最興旺之地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54.jpg

賣雞地新、舊石板地相接

直到抗戰期間,這里的雞鴨鵝市場遭遇低谷。再又隨著江門商業中心的轉移,作為市場的賣雞地逐漸被新中國成立后筑起的民宅取而代之。

當日雞飛狗走的熱鬧場景不再復原只留下承載其舊日歷史的地名,以及一截高低不平的石板地。

墟頂街 citywalk

東連京果街,西接新盛街,長約100米,因占據著舊江門墟的最高處而得名。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457.jpg

新建的墟頂街牌坊

“二五八日江門墟,既買鋤頭又買書,田可耕兮書可讀,半為農者半為儒。”這是明代圣儒陳白沙于明成化十九年從京城返回家鄉后,對江門墟最初呈現市井風情的真實寫照

如陳白沙先生其詩所言,彼時的江門,是村亦是市,可農亦可商。墟場里人們肩挑背負,不僅有雞鴨鵝、蔬菜、水果、飼料等農副產品,還有缸瓦、鐵器、干果、藤葵制品等各種商品,琳瑯滿目。

據考據,發展至民國時期,大約還有車衣縫紉、牌匾制作、食品、農具制作、五金鑄造、家具等數十家作坊或工場,十分熱鬧興旺。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500.jpg

時過境遷,這曾富有盛名的江門墟,早已從絢爛歸于平淡。今天的墟頂街,尚余幾戶居民,路上多是游客來去。寂靜,是墟頂街現世的狀態

打鐵街  citywalk

繼續朝西走,沿著墟頂街下坡,轉彎往打鐵街去。街呈南北走向,南與蓮平路相連,北與東南勝街相接。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502.jpg微信圖片_20240314151504.jpg

穿過牌坊往左轉,去打鐵街

長度僅27米的街道兩旁,在舊時打鐵鋪林立,聚集著一批肌肉發達的打鐵匠,高舉鐵錘,專打鋤頭鐮刀等農具。伴隨著點點星火,叮叮當當響個不停,晝夜可聞打鐵聲。

歷經數百年歲月沖刷打鐵這門工藝如這條老舊街巷一樣,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那打鐵的聲音,也消失在人們耳邊

東南勝街  citywalk

轉身回到東南勝街,其西接打鐵街,東接興寧路和水埗頭,街道長約148米。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507.jpg

雖稱之為“街”,實際上更像一條小巷。以青石板鋪就,巷道狹窄而幽深,兩邊古樸舊貌民宅,以一磚一瓦延續著歷史,意境悠悠的同時也顯得清寂。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543.jpg


據史載,明朝中期,水埗頭前河灘延展,墟場也相應往此處延伸,于糍街(今東南勝街)、舊籮街(今新盛街)、打鐵街等地形成新市。當時,此街巷主經營糕點類產品,故被稱為“糍街”。

至于何時,地名由糍街到南勝街,再到東勝街、南勝街,最后到現在的東南勝街,今已難以考究

微信圖片_20240314151548.jpg

墟頂,作為江門原點,

歷史悠久漫長,難以一文寫全。

除了此次City walk中的街道以外,

還有安龍里、泰寧里、承恩里、接龍里等一帶。

歡迎大家在閑暇之余,

前去創造屬于自己

#江門City Walk 路線#

開啟一趟放松身心的城市漫游。

引用文獻:

[1]倩娜 文青.《墟頂 掀開的時光書》

參考資料:

1.《江門五邑百科全書》

2.《墟頂掀開的時光書》,倩娜 文青 著

3.公眾號“C加家”.《墟頂:見證江門因商而墟、因墟而旺的第一次騰飛》

4.公眾號“C加家”.《明朝中期江門墟的擴容與新市的形成:東南勝街、打鐵街、新盛街》

因翻查資料有限,可能仍有未盡之處,歡迎指正。



(來源:蓬江發布)



相關附件:

蓬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