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低效閑置用地 蓄勢賦能向“新”發展
來源:江門日報
發布時間:2024-10-12
字體:[大] [中] [小]
【頁面調色: 】
走進荷塘鎮康溪村,原本的一間間低矮簡易的紅磚廠房化身為嶄新的現代化工業園;園區內,一幢幢辦公大樓、工業廠房拔地而起,讓村莊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
康溪村黨總支書記岑建恒介紹,原本低效廠房環境較差,出租困難。現在建了新廠房,不僅帶動了周邊村民的租金收入,還吸引到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回來就業。
該園區正是江門市首個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示范項目——蓬江(荷塘)萬洋眾創城,也是蓬江區加快激活“土地存量”換取“產業增量”,打響“開發低效用地”行動的第一槍。
蓬江(荷塘)萬洋眾創城。
村級工業園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產業升級、城市更新的關鍵一環。
乘著“大橋經濟”的東風,作為江門市中心城區,蓬江區擔當作為,在全市率先吹響“低效用地再開發”號角,帶動鎮(街)、部門形成合力,堅定探索闖出一條具有蓬江特色的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之路。
為此,蓬江區前往周邊地區學習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先進經驗,提出優化提升轄區正在推進的村改項目,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徑,并制定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先行啟動項目清單,確定了共13個項目,涉及改造面積逾173公頃,包括由政府主導的“收儲模式”“統租模式”“綜合整治模式”“合作改造模式”,以及由市場主導的“農村集體自行改造”“村企合作改造”“企業自行改造”“單一主體歸宗改造”“生產不停+分期供地”“政府儲備地+‘三舊’改造用地”等兩大類共10種“三舊”改造模式。
其中,作為首期推進的項目,荷塘鎮已經將蓬江(荷塘)萬洋眾創城項目的成功經驗有效擴大。
“荷塘的村級‘工改’路徑清晰,已形成了‘摸索起步—深化發展—開拓創新’的發展模式,比如以蓬江(荷塘)萬洋眾創城為示范點,大力發展園區經濟。”荷塘鎮委書記劉屹表示,目前荷塘鎮正有序推進共計約73公頃的深圳科技園一至五號地塊、康溪村級工業園三期、南村村級工業園、三丫村級工業園、篁灣村級工業園、東鴻金屬制造廠、星豐食品機械廠等多個項目,預計釋放產業空間280萬平方米。
在杜阮鎮,用地舊改盤活計劃也在加緊推進中。
此前,北蘆村臨街單層舊廠房出租面積小,星瓦棚維修成本高。在北蘆村黨支部的推動下,該村建成了7棟新物業,包括君誠大廈、柏盈酒店、松皮棚燒鵝、廣興酒樓、食里飄湘等,實現從“散亂差”到“聚寶盆”的轉變。舊改后的臨街物業每年為村集體帶來近600萬元收入,村集體經濟大大增加,村民們的錢袋也“鼓起來”了。
北蘆村低效工業園動工清拆。劉淑君 攝
“得益于此前的成功經驗,大坑舊工業區改造項目得到了村干部與村民的全力支持。”北蘆村黨支部書記黃潔興笑著說。
為確保項目快速落地,蓬江區自然資源局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提前預審等簡化程序,對低效用地再開發審批提速,項目平均審批效率提升8倍。“中山、順德可以干的,蓬江肯定也可以干,只要有利于推動項目落地,我們就創造條件去干。”蓬江區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吳子豪說。
截至目前,蓬江全區村級工業園活力激發,群星智能制造產業園“工業上樓”項目建設加快,群華工業區、木朗村級工業園區等13個村級工業園區盤活推進,涉及改造面積超173公頃。
群星智能制造產業園首棟主體結構(2號廠房)實現封頂。劉淑君 攝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