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設】蓬江區人民法院以法庭“小支點” 撬動基層治理大格局
字體:[大] [中] [小]
【頁面調色: 】
近年,蓬江區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職能激發內生力,不斷深化“一法庭一品牌”創建工作,把基層法庭作為中心陣地,融合“信訪超市”、行業協會、鄉賢代表等力量,形成立體化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機制,將矛盾化解在前端,用基層法庭“小支點”撬動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
五年來,蓬江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22519件,為當事人節約訴訟費用逾100萬元。特別是今年以來,蓬江法院持續加大訴源治理力度,切實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從“化訟止爭”向“少訟無訟”轉變,截至2022年9月,轄區內案件新收20264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033件,收案率同比下降了16.6%,有效減少訴訟增量,訴源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打造“一法庭一品牌” 主動融入基層治理體系
人民法庭是法院化解矛盾、調處糾紛的前沿陣地。蓬江法院聚焦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需求,突出參與社會治理功能,梳理三個人民法庭的特色和優勢,大力實施“一法庭一品牌”戰略,打造群眾認可的法庭工作品牌:荷塘法庭組建涉僑案件審判團隊,與僑聯攜手設立涉僑調解工作站,“涉僑審判”成為“僑都賦能”工程重要助力;棠下法庭設立涉農糾紛化解平臺,聯合鎮政府,為涉農糾紛打通“綠色通道”,將涉農糾紛最大限度化解在訴前;杜阮法庭與杜阮司法所、人社所定期走訪當地農村及園區企業,幫助開展“法律體檢”,深化“庭所共建”,以案析法,助力鄉村振興和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提高園區企業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在蓬江法院精心打造下,轄區人民法庭多元解紛品牌各具特色、成效明顯,棠下法庭“涉農糾紛化解平臺”品牌獲評“全國法院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荷塘法庭“涉僑解紛平臺”品牌被全國人大代表在審議“兩高”工作報告時重點推介,獲得最高人民法院的關注。
今年,蓬江法院推動多元解紛機制往縱深發展,主動融入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積極參與“信訪超市”建設,與其他政府職能部門緊密配合,拓寬多元解紛的邊界,用司法力量為基層治理賦能。在“信訪超市”設立巡回審判點,組建法官團隊入駐,開展法律咨詢、訴訟引導、訴前調解等工作,實現訪、詢、調、訴、解無縫銜接,努力讓群眾在“信訪超市”門口就可以解決問題。小周原是杜阮鎮某加工廠的員工,因工作時不小心,右手被機器皮帶擊傷,小周來到杜阮鎮“信訪超市”求助,要求廠方對工傷事故進行賠償。法官全程參與調解,在雙方達成和解后,當即出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司法確認裁定書,讓當事人無后顧之憂。這是蓬江法院在司法領域進行群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的一次具體實踐,為及時、高效、源頭化解矛盾糾紛提供了條件。
(蓬江法院法官團隊入駐“信訪超市”,為群眾提供司法服務)
調解貼近群眾 “接地氣”解紛事半功倍
“你傷了人躲起來,日子過得不痛快,還提心吊膽,何必?”“對方證據充分,若走訴訟程序,按照法律法規,你的責任是逃不掉的。”棠下鎮信訪辦退休干部周金松在調解一宗傷人賠償糾紛時,運用自己在當地多年積累下的人脈,找到失蹤的傷人者后,與棠下法庭的法官默契配合,與當事人推心置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嚴肅闡明法律法規,以“接地氣”的方式成功勸說當事人履行賠償責任,避免了該起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增加當事人維權成本。
讓服務貼近群眾,是蓬江法院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機制的目標,找到能與群眾打成一片的人作為調解員,則是多元解紛機制“接地氣”的關鍵。蓬江法院在全面建立涵蓋勞動、家事、醫療、道路交通等民生領域的聯調機制基礎上,聘請了一批業務專家、退休干部、熱心鄉賢等群眾作為特邀調解員,參與當地糾紛案件調解,推動多元化解糾紛機制立體化、規范化高效運行。僅今年上半年,特邀調解員共參與訴中調解民商事案件5808件,調解成功4884件,調解成功率超80%,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司法保障。
探索“法+僑”新路徑 做實司法護“僑”新文章
聚僑心、引僑智,司法護航是基礎。隨著蓬江籍華僑在投資創業、文化交流、子女就學等方面與國內來往日益密切,蓬江法院審理的涉僑糾紛逐年增多,針對該類案件僑胞參與訴訟難、案件審理周期長等特點,蓬江法院積極探索涉僑糾紛高效化解路徑,充分發揮“法+僑”作用,助力“僑都賦能”工程。
為推進蓬江區涉僑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依法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合法權益,蓬江法院完善涉僑信息數據庫,對涉僑糾紛審理情況和訴調對接工作情況動態掌握。同時,與江門市僑聯、蓬江區僑聯、中國致公黨江門市委員會蓬江區總支部聯系,共建涉僑糾紛平臺,并在蓬江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聯合掛牌設立涉僑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加強涉僑糾紛案件訴訟與非訴糾紛解決方式有效銜接。法官王雅斯在審理一起涉及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公民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時,邀請調解員張兆強(原江門僑聯常委退休)與當事人進行面對面調解,最后雙方當場簽訂了調解協議。張兆強是涉僑糾紛平臺專業調解隊伍的一員,該支隊伍吸納了江門僑聯、律師行業等領域人才入駐法院調解平臺,開展訴調對接工作。在涉僑糾紛中,平臺調解員發揮僑界用血緣、地緣、親緣連接四海僑胞的優勢,推動糾紛順利化解。
此外,蓬江法院還建立了“互聯網+多元化糾紛解決”新模式,縮短了僑胞參與維權、解紛的距離。運用法院訴訟服務網、“粵公正”小程序、“釘釘”、微信平臺推進涉僑糾紛在線化解工作,大力推行網上立案、電子送達、遠程開庭、委托見證、調解、電子閱卷、司法確認等工作,全面開展“線上無接觸式”訴訟服務,回應海外同胞應訴“無時差”的司法需求,做實司法護“僑”新文章。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