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法治政府建設

【蓬江區法治建設成果展示 第2期】蓬江區立足“四個三” 聚焦“四個力” 以高水平法治保障僑都高質量發展

字體:[大] [中] [小]

  蓬江區是“中國第一僑鄉”廣東省江門市的中心城區、粵港澳大灣區西翼城市核心承載區之一,總面積322.2平方公里,下轄6個鎮(街),常住人口86.8萬人。蓬江區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既孕育了陳白沙、陳垣、戴愛蓮等歷史名人,也薈萃著41個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水平法治的護航下,蓬江區連續六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榮獲“中華詩詞之區”、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等稱號。2023年上半年蓬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94億元、同比增長5%,這是蓬江區在高水平法治護航下奮力書寫的嶄新答卷。

圖片1.png

  蓬江區俯瞰圖

  近年來,蓬江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1310”具體部署和江門市第十四次黨代會“1+6+3”工作安排,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立足“四個三”,聚焦“四個力”,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區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扎實推進并取得良好成效,以高水平法治保障僑都高質量發展。

  法治建設成果豐碩。蓬江區在2022年度法治江門建設考評中獲評“優秀”等次,其中“加強法治建設組織領導”“法治政府建設”兩考評項在全市排名第1,獲市委依法治市辦通報表揚,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獲市委領導肯定性批示。白沙司法所獲表彰為“全國模范司法所”,區行政服務中心獲評廣東省首屆區縣級政務服務標桿大廳,杜阮等3個公共服務中心獲評江門市“鎮(街)政務服務標桿大廳”,“打造集約、便民、高效‘智美’政務服務”“首創城管110指揮中心,推進城市管理法治化和智能化”項目先后獲評江門市“十大法治惠民實事項目”。

圖片2.png

  白沙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工作經驗獲司法部主管雜志宣傳推廣

  執法改革樹立標桿。堅持守正創新,先行先試,抓細抓實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首創“導師制”培訓機制獲全省推廣,編制鎮(街)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指引被推薦作為“全省標準”復制推廣,我區改革創新舉措獲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宣傳報道,司法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在實地調研時對該經驗做法給予肯定,時任白沙街執法辦主任林東興獲表彰為“全國行政執法先進個人”。

圖片3.png

  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創新舉措獲中央電視臺宣傳報道

  法治文化浸潤民心。深入推進“八五”普法,我區2個村(社區)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5個村(社區)獲評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門分公司獲評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示范企業,蓬江智水展示中心獲評“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區檢察院歐陽雪獲評“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個人”,區司法局鄭秋船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我區在2021年度全省縣(市、區)普法依法治理網上量化評估中位居全省第六并獲評“優秀”等次。

圖片4.png

  豐雅社區法治文化長廊

  一、以“三個突出”,增強政治引領“牽引力”,黨領導法治建設方向正確堅定

  一是突出高位統籌。一直以來,蓬江區堅持和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絕對領導,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實,區委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區委常委會會議專題聽取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匯報,高位推進法治建設工作;區政府定期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落實落細各項任務。2021年以來,累計召開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會議6次、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會議3次。印發法治蓬江建設“一規劃兩綱要”,為“十四五”時期依法治區工作制定“路線圖”和“任務書”。二是突出主體責任。把“一把手”述法作為壓緊壓實法治建設第一職責的強力抓手,以“網上+現場”的形式在全省率先開展縣級黨政部門一把手述法評議,探索推動法治建設述、評、督、考、責一體貫通。2021年以來,我區累計組織黨政主要負責人現場專題述法11人次,書面述法386人次,實現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全覆蓋,持續打造“一把手述法”蓬江品牌。三是突出督察考核。用好法治督察考核“指揮棒”,把法治政府建設納入蓬江區“十四五”規劃和黨委、政府督察項目,把法治蓬江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全區各級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以考核壓力倒逼領導干部落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

圖片5.png

  在全省率先開展縣級黨政部門一把手述法評議

  二、以“三個完善”,激活改革創新“內生力”,政府自身建設堅強有力

  一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嚴格落實規范性文件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等程序,印發《江門市蓬江區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創新法律顧問統籌使用工作機制,實現法律顧問資源共享、配置優化。2021年以來,區公職律師事務所及區政府法律顧問共對我區1081項重大涉法事項提供法律意見,涉及金額超過833億元,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保障。二是完善行政執法工作體系。建立全省首個行政爭議聯合化解工作站,將行政執法監督和檢察監督有效銜接。首創“導師制”培訓機制,改革以來,共舉辦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培訓436場次,培訓執法人員16690人次,我區代表隊在全市鎮(街)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大比武”活動中榮獲一等獎。打造“綜合行政執法示范街區”,編制的規范化建設指引被推薦作為“全省標準”復制推廣。在全市首創檢察機關對鎮(街)行政執法的法律監督工作機制,2021年以來共發出檢察建議10份,鎮(街)采納率達100%。三是完善法治建設保障機制。認真嚴肅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把“開門整治”貫穿于專項整治全過程、各方面。成立工作專班,向社會發出整治公告,召開座談會累計收集意見建議38條。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逐利執法”、執法不規范、執法方式簡單僵化、執法粗暴、執法“尋租”等問題,對全區專項整治工作開展飛行督察,確保抓出成效,使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圖片6.png

  編印鎮(街)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指引

  三、以“三個聚焦”,提升法治為民“驅動力”,法治服務保障提質增效

  一是聚焦強化法治宣傳惠民生。堅持以法治思維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碧道建設等工作,打造法治思想主題公園,繪制獨具蓬江特色的“法治地圖”,培養“法律明白人”帶頭參與各村(社區)法治實踐,組織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童心書法典”“730江畔說‘典’故事”等活動,2021年以來,共組織開展法治課超過3200場次、法治宣傳活動超過3300場次。二是聚焦提升涉僑法律服務解僑憂。立足江門作為“中國僑都”的定位,深入實施“僑都賦能”工程,用心做好“僑”文章。打造“僑都律師·鄉村振興法治行”特色品牌活動,在杜阮涼瓜田園綜合體設立全市首個特色農產品法官工作室,以“法治引擎”助力鄉村振興。積極打造以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基礎,區行政服務中心涉外涉僑法律服務站、環五邑華僑廣場商圈公共法律服務站為依托,環五邑華僑廣場商圈涉外涉僑法律服務點為拓展的“1+2+1”公共法律服務圈,在全市首創法律援助案件輪流指派制度及規則,建成示范性法律服務室19個,2021年以來,累計提供法律咨詢服務5398人次,出具法律專業意見481份。三是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暖企心。堅持把“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落到實處,深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落實商事登記“微信+智能化審批”、全程電子化登記,2021年以來累計采用“不見面”模式辦理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手續1024項,項目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全面推動數字法治政府建設,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上門辦”“幫辦代辦”“延時幫辦”等多樣服務,擴展“跨域通辦”陣容至5省17地市,全區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投資興業信心不斷增強。

圖片7.png

  法官下沉瓜田普法

  四、以“三個創新”,形成聯動融合“強合力”,市域社會治理成效顯著

  一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著力提升全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水平。以構建“智慧網格+綜治中心+‘粵平安’云平臺”全覆蓋立體式工作體系為抓手,對各類社會治理事項“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積極開展“信訪超市+外送服務”網絡化工作,在全市率先開展“社區大黨委+網格化”探索,甘化社區“百議亭”協商議事委員會項目成功入選“廣東省城鄉社區治理十大創新經驗”。二是創新社會治理智治路徑。科技賦能社會治理,建成全市首個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整合七大監控系統,實現城市管理問題一個端口聚集,指揮中心統一派遣調度。開發“蓬江智慧治理”微信小程序,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助力江門市以“優秀”的成績順利通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省級驗收。三是創新多元共治工作模式。“網格+警格”雙網融合深化推動基層網格化治理,以荷塘鎮為試點,將“民警+輔警+義警”全覆蓋的社會基層治理新模式在全區鋪開,成立1500多人特色志愿樓長隊伍和離退休干部銀齡服務隊,建立規模超過325人的多元解紛人才庫,組建萬達商圈群防聯治隊、小區物業聯防隊、反詐義工隊等“蓬江義警”隊伍110支共1181人,成立“順豐黨員特戰隊”“滴滴黨員雷鋒車隊”“騎行哨兵先鋒隊”,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作用,成為基層治理的“生力軍”。

圖片8.png

  蓬江區“信訪超市”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

圖片9.png

  城管110應急指揮中心

相關附件:

法治政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