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基層政務公開標準目錄 > 26個重點領域 > 市政服務
耐損耗、工期短、成本低!蓬江城管創新人行道修復有妙招
字體:[大] [中] [小]
【頁面調色: 】
“我家小孩在江門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報了培訓班,最近每次經過對開的人行道,路面總是坑坑洼洼,稍不注意就容易被絆倒,尤其是下雨天更加難走。現在可好,政府部門把這段路修繕好,路面平整,我們出行更方便了。”市民賴先生笑著說。
為切實保障群眾出行安全,進一步提升城區營商環境,近期,蓬江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組主動作為,勇于創新,秉持“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積極探索耐損耗、工期短、成本低的“現澆混凝土+壓紋”人行道修復工藝,對城區破損人行道進行“量身定制”,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創新優化方案
蓬江區豐樂路周邊公園、商圈密集,平日里人流量、車流量較多。由于頻繁受到機動車碾壓,導致坑洼問題不斷反復出現,給市民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影響城市的美觀和形象。
豐樂路江門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人行道坑洼問題不斷反復出現,給市民帶來諸多不便
如何降低成本,探索出既耐用又能縮短工期的人行道修復?我局將此問題作為重點攻堅方向,始終秉持“以人為本”原則,結合城市管理“八大行動”,因路施策,優化方案“對癥下藥”。在探索過程中,該局發現傳統人行道存在諸多弊端。由于其抗壓性能欠佳、孔隙多且強度不足,在實際使用中極易損壞。尤其是在人流量密集,摩托車頻繁碾壓、停放的區域,傳統透水磚更是難以滿足使用需求。
為解決這一難題,技術人員多次對人行道的現狀、周邊環境以及過往行人車輛的通行情況等進行全方位的實地勘查,結合多次綜合評估與論證分析,決定摒棄傳統的人行道預制磚鋪裝方式,探索出耐損耗、工期短、成本低的“現澆混凝土+壓紋”人行道修復工藝。
試點先行降本提質
為了保障家長和學生的出行安全,我局采用“試點先行,創新養護降本提質”的策略,采用“現澆混凝土+壓紋”修復工藝對豐樂路江門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人行道進行試點修復。
市政工人采用“現澆混凝土+壓紋”工藝對破損的人行道路面進行施工
在江門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前,市政工人在烈日下緊張而有序地施工。根據周邊道路設計樣式,提前將燒焊拼接好的磚塊模具按壓在混凝土上。完工后,人行道路面與周邊景觀相協調,整體視覺效果良好。
雖然這種修復方式還處于探索階段,但是優點卻不少。一是耐損耗。混凝土澆筑密實、均勻,強度高、耐久性好,而且抗壓強度是以往人行道磚的2.5倍,有效解決人行道基礎不穩、易破損等問題,延長人行道使用壽命。二是工期短。相較于傳統的預制砌塊鋪設方式,施工流程更為簡潔、效率更高,降低施工期間對周邊交通和環境的壓力。三是成本低。與傳統工藝相比,新工藝每平方米成本大幅降低約30%左右,切實減少財政資金投入。
修復后的豐樂路人行道路面,養護期間做好圍蔽措施
逐步推廣 升級見效
在成功完成豐樂路江門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人行道“現澆混凝土+壓紋”試點修復的基礎上,我局進一步擴大應用范圍,近日在實施的江僑路—篁莊大道配套設施工程中,全線人行道均采用這一工藝,將從試點進入逐步推廣,升級提質見效。
江僑路—篁莊大道配套設施工程中,人行道采用現澆混凝土+壓紋”工藝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踐行“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以城市管理“八大行動”為契機,創新管護、降本提質,不斷總結此次創新實踐的經驗,持續優化“現澆混凝土+壓紋”工藝,擴大其應用范圍,讓更多市民享受到這一創新成果帶來的便利。同時,積極探索更多城市管理領域的創新舉措,勇于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敢于嘗試新技術、新方法,深入挖掘市民群眾的實際需求,聚焦城市管理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精準發力,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