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環市街道篁邊村,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一排排整齊的房屋映入眼簾。這里東臨西江,南接江門市區的商業中心,西有郁郁蔥蔥的小山林地與棠下鎮相連,北面銜接正在開發建設的濱江新區。此外,濱江大道如彩帶般飄舞在篁邊村周圍,將其帶進珠三角城市群優質的生活圈。
美麗篁邊 近年來,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先手棋,以篁邊村為試點,結合鄉村振興示范村、美麗鄉村示范片建設,大力推進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環境美”到“內涵美”。漸漸地,村莊更美了,村民更富了,鄉風變好了,一個和美鄉村的雛形在僑鄉大地徐徐綻放。 俯瞰篁邊 增魅力,美麗鄉村建起來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2021年,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篁邊村成功入選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試點村,獲上級補助資金100萬元。為切實解決“臟亂差”問題,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結合示范村建設和碧道建設工作,指導篁邊經聯社黨支部抓早抓實抓細抓透,提出摩旅特色文化思路,吹響了鄉村文化發展的“沖鋒號”——以打造摩托車文旅休閑小鎮為主題,借助篁邊驛站和碧道沿線的優勢,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新農村,增加篁邊村魅力。同年7月,篁邊經聯社股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篁邊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方案》,結合一村一品發展現狀,對整個村進行統一規劃。隨后,該村既著眼當前,又謀劃長遠,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開展特色改造活動,走好文旅發展之路。 記者了解到,改造項目分兩期實施,第一期包括驛站入村口位、驛站入村口道路兩旁、涵洞口、社區魚塘、河邊里轉彎地、嶺江一品入村口兩旁等6個部分,目前工程已基本竣工并進入驗收階段。方案實施至今逾兩年,已投資超450萬元,硬化水泥路面1744.16平方米,明渠改造321.84米;新建群眾文體舞臺1個,健身廣場1個,施劃停車位99個。 驛站入村轉彎位改造前后對比 驛站入村口改造前后對比 如今,篁邊村全村道路基本實現硬底化,村中主干道兩旁有綠化、路燈、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等配套設施,車輛停放有序,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內有一條隧道穿過,剛好形成了天然的動靜分區,將整個村分成了摩旅活動區域以及娛樂休閑區域,確保村民不受打擾。”篁邊經聯社黨支部書記鄧立新說。 篁邊村內過隧道后轉彎位改造前后對比 篁邊村內過隧道后轉彎位改造前后對比 鄧立新還表示,曾經的篁邊村雜草叢生、建筑垃圾成堆、道路窄小甚至泥濘不通,村民出行總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況出現,現在這種情況已不復存在。 正在運動公園健身的村民鄧婆婆,把這些變化都看在眼里:“以前運動公園這里是一塊空地,雜草叢生。后來,村里進行了改造,這里就變漂亮了,環境變好了,很舒服,還有健身器材,許多村民都會在早上過來健身。” 社區涼亭改造前后對比 聚合力,集體經濟“壯”起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如何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契機,推動深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改革,激活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目前,篁邊經聯社工業小區用地約14.7公頃,已建成8.8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和生活設施,經聯社與經濟社的集體資產累計約1.2億元。 與此同時,不少新的“造血項目”即將投入使用。在村里夫人廟附近的空地上,篁邊村建起了一座集商業、辦公于一體的綜合體,總面積5114平方米。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已完成建設,目前正在辦理竣工驗收程序,交付使用后即可增加村集體收入。 在杜阮鎮雙樓村,篁邊村計劃通過“飛地計劃”,投資1億元建設金鏡山工業區。該工業區規劃建設3棟生產車間,2棟六層的生活配套用房,總面積約4萬多平方米,已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建成交付,將成為篁邊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杜阮金鏡山篁邊工業園項目效果圖 此外,篁邊經聯社“兩委”班子始終堅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村民共享”的思路,加大利用集體資金幫扶村民的力度,在股份分紅、醫療二次報銷、村民退休金、老年人慰問金、節假日禮包等各項惠民政策上下足功夫。數據顯示,2022年股民分紅人均8500元;對年滿60周歲的男股民和年滿55周歲的女股民,每人每月發放退休金1000元。 “現在不僅住上樓房了,各種配套設施也更齊全了,這都要感謝村子為我們創造的新生活。”“你看村里的環境,多氣派啊!”“我們村每月都會發放福利資源。”談起村里的生活,篁邊村的村民都樂呵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未來的篁邊村,路在何方?鄧立新表示,篁邊村將堅持黨建引領,堅決用好改革創新“關鍵一招”,立足自身特色優勢,不斷整合新資源、探索新方向、發展新路徑,為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展現新作為,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注入強勁動力,讓村民共享更多鄉村振興發展成果。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