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部門動態

2024年“蓬—恩”教育協作年度工作會議舉行,跨區域集團化辦學再有新動作

字體:[大] [中] [小]

  這兩年,恩平的學校經常出現蓬江師生的影子:牛江鎮中心小學迎來了紫茶小學教育集團少科院;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美食節活動開到了恩平市鰲峰中學;省實江門學校教育集團的元旦聯歡會上“蓬-恩”學子同歡樂;怡福中學與恩平市大槐中學開展的“六共”“六定”教學教研聯動受到兩地教師好評;范羅岡小學教育集團的“空中課堂”在兩地九個校區實時共享……

  “蓬恩協作、集團化辦學,我們得到了專業引領,感受到彼此對教育滿腔的熱愛。”恩平一中大槐校區校長黎藝青以學校作為參與者、踐行者、拓荒者、成果享用者的角度,分享了在“蓬—恩”教育協作進程中的點滴感受。

  3月29日下午,2024年“蓬—恩”教育協作年度工作會議在江門市華僑中學新校區舉行,邀請了一批教育集團核心校和成員校分享優秀經驗做法,并對“蓬—恩”教育協作的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同時,也對“蓬—恩”教育協作的進一步深化,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和東西部均衡發展進行謀篇布局。  

       恩平市副市長趙超兒指出,“蓬-恩”兩地形成了教育部門互訪、學校互聯、教師互派、學生互動的良好格局,迎來了“把薄弱校做強、把普通校帶成特色校”的新氣象。面向未來,她希望恩平充分學習借鑒蓬江教育發展的寶貴經驗,圍繞“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贏發展”的原則,走出一條優質均衡的突圍之路。

  蓬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雁仙表示,蓬江區將持續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倍增工程”,以名師工作室為平臺、以教師交流為橋梁、以校園文化為紐帶、以多彩活動為載體、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推動“蓬—恩”兩地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

DSC00093.JPG

  會議對“蓬—恩”教育協作的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組團”深入交流

  打造全鏈條式協作“套餐”

  為了提升東西部協作的深度和廣度,自2022年起,先后組建了14個“蓬江—恩平”跨區域教育集團,恩平市共有18所學校加入教育集團,蓬江區以教育集團為單位,“組團式”全方位、全口徑深入恩平學校,打造了全鏈條式的協作“套餐”,搭建“蓬-恩”教育協作高效運作的架構,讓核心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制度與機制等優質教育資源流動起來、共享起來,互相促進、融合再生,實現集團工作有專人負責,重要決策有章程指引,重要事項有聯席會議研究。

  跨區域教育集團如何實現“相加”到“相融”?管理融合、資源融合和活動融合是三大抓手。據了解,在管理融合方面,各教育集團學校之間都建立交流互訪制度,將各校的管理優勢、短板以及需求梳理出來,為需求學校量身定造提升計劃,如農林小學教育集團創建“春暖教育品牌孵化超市”,7所成員校將本校最“閃亮”的品牌項目放入“超市”,各校根據校情各取所需。在資源融合方面,根據成員學校的需求,進行軟件設備和圖書、體育器材、樂器等硬件資源共享,解決了個別成員學校因資源不足發展乏力的瓶頸問題。在活動融合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集團活動,以藝術節、科技節、文藝展演等方式,通過場地轉移,舞臺互換,不斷為學生搭建成長平臺恩平市橫陂鎮中心小學到農林小學教育集團核心學校參觀學習。

  全方位、多層次的協作,是辦學質量整體提升的關鍵點。自開展“蓬—恩”教育協作以來,蓬恩兩地通過名師引領、教研協作、課程共建、品牌輻射四個層面的“協作”同步發力,全面提升協作學校的育人質量。恩平市18所協作學校累計獲得12項江門市級獎勵,學生獲獎人數翻兩番,教師獲獎人數增幅近五倍。培養了省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2名、正高級教師1名,獲得省級重點課題1項。在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學員擬推薦名單中,恩平有5人入選,在五邑地區排名第三,教師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蓬江區也乘著兩地教育協作的東風,全力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5個跨區域教育集團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培育對象;在市優質基礎教育集團考核中,范羅岡小學教育集團和農林小學教育集團獲一等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成效顯著。在兩地頻繁的交流互動中,蓬江的校長們全方位、多視角領略恩平學校風采、文化和品牌,交流教師們集智、集思、集力,教育集團逐步從“火車頭牽引模式”向“動車組管理模式”轉變。

  打通“輸血”渠道

  教育協作延伸到高中和特殊教育階段

  兩年多來,“蓬—恩”教育協作堅持“組團式輸血”,在義務教育階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并逐步培養恩平學校的“造血”功能,實現教育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有了義務教育階段協作的珠玉在前,今年,“蓬—恩”優質教育資源“朋友圈”進一步擴容,從義務教育階段延伸到高中和特殊教育階段。當天,領導嘉賓為“縣中托管幫扶項目”和“蓬江—恩平特殊教育發展共同體”揭牌,標志著兩地教育協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據了解,江門市棠下中學與恩平市華僑中學建立“縣中托管幫扶項目”,根據《江門市教育局關于印發江門市縣域普通高中托管幫扶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為進一步推動縣中發展提升,提高縣中育人質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江門市棠下中學與恩平市華僑中學依托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結對機制,建立協作關系,推動高中教育特色多樣化發展。

  蓬江區特殊教育學校與恩平市特殊教育學校則組建“蓬江—恩平特殊教育發展共同體”,兩校將通過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建立協同合作機制,組織引領開展特殊教育課程建設和名師培養工作,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推動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 

  增強“造血”功能

  在“研訓提質創優年”拓展協作深度

  從2022年起,三年為一階段,蓬江區制定了教育集團協同發展計劃,第一年為“理念基礎煥新年”,著力輸入先進辦學理念,提升學校管理效能;第二年為“教培引領強師年”,著力輻射名師示范引領作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第三年為“研訓提質創優年”,著力強化研訓互動交流,全面提升育人品質。如今,“蓬—恩”教育協作已經邁入了“研訓提質創優年”,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協作深度。

  恩平市教育局主要負責人回顧了蓬恩兩地教育協作共進中刷新的成績表單。就如何深化蓬恩教育協作,她提出,要聚焦學校共發展,進一步完善集團化辦學工作機制;聚焦教師共進步,擴增教師培養的學段和學科覆蓋面,真正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聚焦學生共成長,進一步加大兩地在“雙減”政策落實、課程課堂建設等方面的攜手“破壁”力度。

  “‘提質增效’將是今后一段時間東西部教育協作的核心內容,只有提升教育質量,增強‘造血機能’,才能讓教育協作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蓬江區教育局主要負責人說。他提出,接下來,兩地要做好集團短期和長期發展規劃,每個集團要至少打造一項兼具集團文化和成員校特色的課程、項目或活動,進一步推動學生層面的“集團化”。 

  春風吹來,溫暖人間,又一年春天降臨。“蓬—恩”教育協作正迎來新的“春天的故事”。

  (文/圖 區教育局 江門日報記者 張翠玲)


相關附件:

部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