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部門動態

蓬江區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激活村級集體經濟“新引擎”

字體:[大] [中] [小]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簡稱“三資”)是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容易滋生腐敗的重要領域。截至2023年底,蓬江區農村集體資產已達123.47億元,農村集體資產總量排在全市第一位,約占全市農村集體資產的三分之一,蓬江區集體資產體量大,管好用好農村集體“三資”,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蓬江區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高度重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以有效利用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為抓手,強化集體“三資”管理,逐步完善蓬江集體“三資”管理體系建設,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修訂意見 健全管理制度

2023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區“三資”辦全面梳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歷時半年對《江門市蓬江區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指導意見》《江門市蓬江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資源交易管理指導意見》進行修訂。

據了解,兩份指導意見修訂重點提出:村(經聯社)組(經濟社)要提留不少于20%的集體土地征地拆遷補償款優先用于村(經聯社)組(經濟社)鄉村振興事業建設。村(社)當年提留的公益金中要提取不少于30%的資金用于鄉村振興相關事業建設。規范集體資產資源交易,明確所有資產資源均在蓬江區集體資產網上交易系統進行交易,全程線上操作,接受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留用地項目的交易必須符合政府產業發展方向、土地規劃、投資強度等的規定;簽訂合同應列明資產資源使用負面清單,合同應列清資產資源交付使用前狀況等。

“通過修訂兩個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如集體資產交易受眾范圍更加廣泛、競投人身份更加保密,不僅提升了產業發展要求,也落實了競投后管理責任,進一步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的公開、公平和公正,促進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保值增值,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蓬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強化培訓

打通堵點難點

蓬江區集體資產體量大,要管理好不僅需要與時俱進修訂管理制度,還需要基層一線的干部學懂弄通。近日,蓬江區“三資”辦召集區直有關部門、6個鎮(街)、75個村、居(經聯社)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人員共300人,分三期召開了全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政策培訓班,對農業農村新業態項目申報流程、新的管理制度、土地基金提留和管理、環市街運用征地款發展集體經濟案例分析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解讀和答疑,切實打通“三資”管理中的堵點難點問題。

“干貨”滿滿的授課進一步提升了蓬江區集體“三資”管理人員業務知識、專業水平。棠下鎮五洞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馮少詠在參加培訓后表示:“經過培訓會的講解,我們對土地基金的使用和推進集體經濟發展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思路,今后會進一步加強‘三資’管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通過組織系列農村集體“三資”政策培訓,提升了蓬江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人員工作能力,促進了蓬江區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了蓬江區實現鄉村振興。

盤活三資

村集體經濟迎來新突破

蓬江區通過“三資”清查和規范管理,讓“糊涂賬”變“明白賬”、讓“沉睡資產”變“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全區清理規范合同17693份,清查資金資產價值123.47億元,75個村、居(經聯社)全部完成固定資產對賬工作,資產清查數據已全部錄入省集體資產清查管理系統,摸清了家底,化解了矛盾,夯實集體經濟基礎。

同時,蓬江區以落實《江門市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為契機,鼓勵各村結合集體經濟組織的自身優勢,“盤活”三資,創建新型集體經濟示范村,以點帶面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我們村利用40畝集體建設用地,聯合海目星(江門)激光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推出“物業代建+返租”合作開發模式,打造蓬江區升級版高端裝備研發和應用產業園區,預計帶動村集體年增收約300萬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棠下鎮蓮塘村黨支部書記黃健洪分享道。這是蓬江區積極探索集體盤活村集體資源新路徑的生動縮影。

全區共創建新型集體經濟示范村5條,其中棠下五洞村和杜阮上巷村創建產業帶動型示范村,荷塘康溪村創建土地型示范村、環市街白石經聯社、篁莊經聯社創建公司化運營示范村。其中,環市街道白石經聯社以公司化規范運營集體資產,通過白石企業集團公司開創性引入ISO9001質量管理理念,成為全國首個通過ISO認證的村,成為打造公司化運營示范村的優秀典范之一。

目前,蓬江區全部村、居(經聯社)集體經濟收入實現100萬元以上,38個收入1000萬元以上;90%以上的村(經聯社)一級收入超50萬元;全部村(經聯社)一級集體經營性收入穩定在10萬元以上,有效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增加集體收入,有利于提高社員從集體得到的收益分配。

江門日報 記者/任佳燕 通訊員/陳茂鵬


相關附件:

部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