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蓬江新聞 > 蓬江資訊

跨越山海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蓬江區衛生健康系統醫生奔赴西部開展醫療幫扶

字體:[大] [中] [小]
  漫漫幫扶路,濃濃“山海情”。近年來,數十名蓬江區衛生健康系統醫生響應國家東西部協作號召,奔赴西部開展醫療幫扶。在廣西、新疆,總有“蓬江醫生”最美身影扎根千里之外的基層:他們助力強機構,讓硬件軟件同發力;他們協助強管理,提高醫院管理精細化水平;他們培育強隊伍,為當地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蓬江區醫療幫扶團隊都為一個目標而來——讓幫扶地區群眾健康更有“醫”靠。

  李勇平  申請服務基層一線顯擔當

  為積極響應蓬江區—天等縣粵桂東西部協作工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杜阮鎮衛生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勇平投身到廣西天等的醫療幫扶中,并擔任支醫組組長。

  李勇平帶領5名組員到達天等縣后,他積極申請下到基層福新鎮衛生院進行幫扶。在福新鎮衛生院,李勇平每天參與查房、會診和日常醫療工作,指導醫護人員完善交接班制度、規范書寫交接班記錄、定期開展義診隨訪等工作。

  在中醫技術交流方面,李勇平發現福新鎮衛生院在使用“中藥熱奄療法”治療過程中,接觸患者皮膚范圍較大,容易引起患者皮膚過敏。他主動與福新鎮衛生院中醫師交流,溝通改良“中藥熱奄療法”操作流程。“按醫囑備藥后,裝入布袋內,放入蒸鍋加水蒸熱到60—70℃(感覺遲鈍者以及年老體弱者不宜超過50℃),把加熱中藥包敷于患處,有效避免接觸患者皮膚范圍較大導致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李勇平說。

  李勇平的醫療幫扶工作,得到一致的認可和好評。他說:“我們要把先進的醫療技術留下來,同時也要把這里的好經驗帶回去。”

圖片

  林志明  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

  工作15年以來,棠下鎮衛生院住院部外科主治醫師林志明一直以行動踐行著“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職業使命,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貫穿于醫療服務全過程。

  2023年3月,林志明主動參與蓬江區—天等縣粵桂東西部協作工作。了解到當地醫療機構技術相對落后、設備欠缺的情況后,林志明盡自己所能,把先進的新知識、新理念輸送到當地醫療臨床實踐中,為天等縣醫院引進新技術。他多次與當地醫生團隊在有限條件下完成闌尾切除術、疝氣、甲狀腺結節手術等各種普外科手術,向當地醫生團隊傳授手術經驗與技巧,促進基層基礎臨床手術的發展。

  幫扶期間,林志明曾收治一位右脛前慢性潰瘍的女性患者。由于經濟困難,這位患者擔心就診費用會引起家庭負擔,因此拒絕就醫。這位患者自行外用中草藥處置傷口,導致傷口始終不能愈合。針對患者的現狀,林志明積極與患者溝通,耐心介紹病情、治療方案,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問題,爭取患者的配合。經過林志明細心分析,患者同意進行植皮手術,并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還真誠地表達了感激之情。

  林志明表示:“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真心去關懷、了解、呵護患者,用實際行動履行一切為了患者的神圣諾言,就是最不平凡的事。”

圖片

  黃福昌  竭盡所能 給予患者希望和關愛

  荷塘鎮衛生院內兒科負責人黃福昌認為:“醫療幫扶不僅能夠幫到其他地區,也能給自己帶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收獲。”

  懷揣著一腔熱血,黃福昌積極參與蓬江區—天等縣粵桂東西部協作工作。他在天等縣中醫醫院呼吸內科進行臨床工作,承擔日常查房與病歷質控任務。在工作中,黃福昌對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情提出針對性意見,并按照病歷規范來指導病歷書寫,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有效提高當地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當地一位92歲的老人,因為急性胰腺炎住院,同時兼有心力衰竭、腹主動脈瘤,病情十分危重。當地醫院立即請來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普外科進行多學科會診。在病例討論中,黃福昌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意見。經過多學科的努力,老人得以從鬼門關里被拉回,最終好轉出院。

  醫療幫扶工作并非一帆風順。對于外地醫療幫扶人員來說,語言溝通障礙是一個難題。黃福昌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通過進行健康教育和耐心溝通,提高居民的醫療意識和依從性。

  回顧這段幫扶經歷,黃福昌深有感悟:“我深刻體會到,醫療工作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治愈患者疾病,更在于給予患者希望和關愛。”

圖片

  譚雪嫻 充分利用醫療資源 讓患者“敢治、能治”

  從醫15載,潮連醫院門診部醫師譚雪嫻深切體察到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給患者帶來的重重困擾。懷揣著促進基層醫院共同成長和發展的熱情與希望,她選擇踏上支醫幫扶之路,加入蓬江區—天等縣粵桂東西部協作工作。

  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譚雪嫻兩度赴廣西崇左市天等縣,分別在天等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及天等縣中醫院呼吸內科,各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幫扶工作。譚雪嫻負責病房的日常診療,為患者提供了精準的治療方案和細心的醫療照護。

  一位年近70歲的老人,因心絞痛頻發而入院,被確診為冠狀動脈狹窄嚴重。經濟困難使得患者對治療費用充滿擔憂,甚至產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譚雪嫻耐心地跟患者解讀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詳細地解釋醫保覆蓋范圍擴大了,報銷比例提升了。在當地醫院的共同努力下,老人最終獲得了經濟而有效的治療方案,病情逐漸趨于穩定,并最終康復出院。

  “醫療幫扶,不僅要讓患者能夠得到同質化的醫療資源,還要讓患者敢治病、能治病,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資源。”譚雪嫻深有感觸地說。

圖片

  甄健斌  助力公共場所 危害因素監測

  近段時間,新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以下簡稱“第三師”)迎來了公共衛生領域的一項重大任務——公共場所危害因素監測項目。這一項目的啟動,不僅標志著其在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上的新飛躍,更是對當地群眾健康權益的堅實保障。

  今年6月初,蓬江區疾控中心公共衛生股負責人甄健斌前往新疆開展援助工作。目前,他已在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疾控中心衛生科幫扶了2個多月,主要負責指導當地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病媒生物防制、學生常見病監測、消毒質量監測等項目,同時協助當地疾控中心完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

  甄健斌觀察到:“當地疾控中心承擔的工作任務繁重,但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相對缺乏,并且缺少經驗和較為系統的專業培訓,實驗室檢測能力也較為薄弱。”

  因此,甄健斌從零開始,根據監測方案要求,迅速組建監測隊伍,并進行監測工作的前期準備和人員培訓,重新制定和梳理各個流程,包括現場采樣、樣本保存和送檢等。至今,他已開展理論知識培訓、采樣儀器實操培訓、監測現場帶教等共20余場。

  7月,甄健斌帶領監測隊伍,先后對第三師50家公共場所完成了室內空氣質量、公共衛生用品等樣本的采集和檢測工作,順利完成監測任務。8月16日,第三師圖木舒克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為甄健斌頒發“優秀衛生健康工作者”榮譽證書。

  他說:“援疆經歷是鍛煉,更是責任與擔當。”

圖片


相關附件:

蓬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