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蓬江新聞 > 蓬江資訊

【奮戰“百千萬工程”】“等,不如動!”杜阮鎮中和村以黨建引領“工改”加速跑

字體:[大] [中] [小]

圖片

  當前,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蓬江區各鎮村正掀起低效用地再開發的熱潮。

  “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首期70畝工業區舊改工作在近期與開發商達成合作意向,各項審批也在如期推進。”杜阮鎮中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永籌向記者介紹村級工業區改造進度。

  自今年4月以來,中和村堅持黨建引領,以大力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為抓手,推動130畝簡竹坑舊工業區進行升級改造,喚醒“沉睡”土地,蹚出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

  “中和村地處三區(蓬江、新會、鶴山)交界點,由于村莊處于山林之間,對外交通不便,以及以往村黨組織沒能建立良好的群眾基礎,各項工作開展受阻,村莊的發展長期受到嚴重制約。”2023年,剛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葉永籌總結出村莊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并立即與村黨組織領導班子討論,達成整合村內資源,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思路。

  工業區作為地區發展實體經濟的核心載體和重要支撐,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村內的簡竹坑工業片區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于建設時間較早,大部分廠房殘舊、土地利用率低、投入產出低,個別廠房還存在環保、消防等問題,嚴重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

圖片

簡竹坑工業片區實拍

  “等,不如動!”在總結發展經驗和學習先進村的發展模式后,今年4月,中和村黨組織領導班子討論,決心對130畝的簡竹坑舊工業區進行升級改造,引入高新企業,解決土地低效利用、碎片化利用的歷史難題。經過反復對比研究后,中和村采取農村集體自行改造模式,尋找投資方合作,拆除原有舊廠房,并通過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凝聚村民共識,爭取各方支持,計劃將舊工業區打造成為集生產制造、科技研發、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生活配套、金融服務為一體的新型智造產業園,擬引投資共3.3億元。“目前首期已與開發商達成合作意向,待項目落地后,將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3000多萬元,能為村中及周邊村民提供近千個就業崗位。”葉永籌表示。

圖片

簡竹坑工業片區改造后的效果圖

  “中和村采取農村集體自行改造模式,村集體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更加符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的改造方案,更有效的盤活低效村級低效工業園區。同時,利用村集體的土地資源、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更好的吸引外商投資,引入高新企業,改善村居生活環境。”區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村集體自主招商,主動‘造血換血’,如今村集體發展干勁越來越足,也帶動意向企業落戶信心更足,發展底氣更硬。”葉永籌展望道,接下來中和村將黨建活力轉化成發展動力,持續盤活集體經濟物業,推進工業園區升級改造,讓“低效村莊”變身“產業高地”。

相關附件:

蓬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