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蓬江新聞 > 蓬江資訊

全市唯一入選省改革典型案例,良溪美景也有“錢”景!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由廣東省委改革辦組織遴選的40個《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出爐。其中,江門市蓬江區良溪村積極探索歷史文化名村活化利用有效路徑入選全省10個“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圖片

走進良溪,滿眼的綠治愈人們心頭的煩躁。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蓬江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區、鎮、村一體推進,強化區鎮聯動,促進鎮街發揮連城帶村功能。10月,蓬江區第七次入選“2024中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村鎮的發展功不可沒。

  文旅融合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廣東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有著近千年歷史的良溪村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被稱為“后珠璣巷”,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廣東省古村落”。自推進“百千萬工程”以來,蓬江區以典型村建設為契機,聚焦“文化繁榮鄉村、藝術改變鄉村、綠美賦能鄉村”,深挖良溪村“尋根文化”,講好中國僑都故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文旅融合產業,走好差異化發展的“文化振興”道路,推動良溪村煥新彩、展新貌、樹新風。

圖片

自然與歷史的“澆灌”下,良溪村孕育出一番獨有的韻味。
  在美麗鄉愁中,良溪堅定鄉村文化自信,讓文化繁榮鄉村。
  豐富鄉村文化內涵,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讓鄉村更美麗、村民生活更美好,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規劃上,良溪制定《良溪古村旅游文化總體規劃》《良溪村歷史文化保護規劃》,不斷完善良溪古村落基礎設施建設;傳承上,良溪邀請藝術家開展良溪古村藝術創作,開發制作一系列文創產品,拓展歷史文化載體,同時以羅氏大宗祠作為村史館,陳列羅貴率領36姓南遷良溪歷史,講好良溪古村故事;創新上,以藝術創作的方式打造以良溪為題的話劇《良溪 早晨》,榮獲第五屆廣東省戲劇文學獎·劇本獎一等獎,同時開展良溪村廣場“四季村晚”活動,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耕研學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農耕研學活動、觀影活動、曲藝進鄉村活動、親子閱讀體驗課程等。

圖片

羅氏大宗祠。熊毅 攝
  在文旅融合中,良溪推動產業實現質變,讓藝術改變鄉村。
  這幾年,曾有些冷清的良溪村變得熱鬧起來。每逢節假日,不少外地游客專門驅車到良溪慢享生活,親近自然,領略古村文化。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良溪旅游?因為美食,因為美景,還有情感的牽掛和文化的寄托。

圖片

良溪村打造“品牌+文創”路線,培育“古韻良溪”品牌。
  美食、美景,變為“錢”景。聚焦文創產業,良溪推進“藝術+創意”活化利用,吸引創客團隊和文化企業入駐村內的明清古建筑,打造非遺體驗館、民宿、文藝工作室等消費新業態。比如,依托村內聚心湖旁邊的良溪茶樓,為游客提供米團糍、寒提、白水角、鯪魚干等傳統美食。又比如,位于良溪的蓬江區首家“持證”民宿——緣貴苑民宿,就是由始建于清代的華僑屋改建而成。聚焦文旅產業,良溪打造“研學+旅游”精品,成立江門僑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與企業合作打造良溪多元文化研學基地。同時舉辦“古韻良溪夏日節”系列活動,體驗農耕研學和良溪傳統非遺文化手作,搭配農產品、潮流飲食多元化市集活動,吸引近千對親子家庭到良溪打卡。聚焦特色消費,良溪打響“文化+特產”品牌。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氏柑普茶、山黃皮酒、蜜釀山黃皮等系列“良溪手信”等等,讓游客感受到了風味,感受到了特色。在三大產業加持下,良溪2023年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500萬元。
  在內外兼修中,良溪帶動村民積極參與,讓綠美賦能鄉村。
  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過程,就是不斷推動大家從“要我建設鄉村”變為“我要建設鄉村”的過程,賦予鄉村文化新的生命力。今年以來,良溪廣泛發動和凝聚各方資源和力量,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用綠色新顏繡出了魅力良溪新畫卷。
  立足村情,良溪將古村綠美與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廣東省大灣區職工交流基地、大灣區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相結合,堅持“綠美+文旅”融合發展,落實“五個一”規劃要求,在入村口種植一片桑梓林、在鎮北樓荷花池打造一處公共休閑綠地、在聚心湖堤壩建設一條綠化景觀路、在聚心湖步道培育一個庭院綠化示范點、在南粵古驛道人行道培育一個景觀生態林。另一方面,良溪用好結對資源,聯動多個機關事業單位、高校以及企業,連同人大代表、勞模工匠、熱心村民等,共同打造多個主題林。同時用好“36姓”,凝聚海內外鄉賢,帶動鄉賢認種認捐支持家鄉綠美生態建設。此外,在管護上,良溪三個網格黨支部作為管護主體,通過黨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和志愿者,帶動全體村民參與綠化管護工作,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那山那村那人,青山綠水不變,古村味道不變,改變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與盤活資源的能力。良溪的巨變,也啟示我們要強化系統觀念,因地制宜,務求實效,深入挖掘鄉村的資源和文化,持續推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更好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做好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大文章。

相關附件:

蓬江資訊